近日,由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铁路辙叉用奥贝体合金钢新材料,经广大科研人员12余年探索和实践,成功通过上道技术国家认证并可上道使用。这是铁道部首次对合金钢辙叉新材料进行上道技术评审,它的研制成功改写了我国高速铁路辙叉一直用高锰钢材料的历史,标志着蓝星机械坚持走科技创新多元化发展之路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运量的不断增加,列车的不断提速等对铁路辙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高强度、高韧性和焊接性能良好材料,制造长寿命辙叉已是当务之急。
蓝星机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压力容器研制单位和全国最大的特种合金钢铁路辙叉芯轨研制基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走科技创新多元发展的路子,在做大做强化工压力容器的同时,不断加大对铁路辙叉奥--贝氏体合金钢新材料的研发。为此,公司组成了强大的阵容,成立了奥-贝氏体钢新材料的项目组。从1996年开始同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奥-贝氏体合金钢材料,发现其耐磨性能等是原高锰钢材料的3至5倍。铁科院对贝氏体合金钢心轨进行了弯曲疲劳、落锤冲击和PD3钢轨轨底焊接等试验,结果均达到和超过设计要求。1998年将其用于长寿命组合辙叉心轨取得成功。经铁道部运输局同意在广铁军田、郑州许昌等站试铺,使用寿命为2至3年,总通过量为2亿至2.5亿吨。
4月16日,铁道部运输局在蓝星机械主持召开了奥--贝氏体合金钢新材料上道技术评审会,金属材料、轨道结构、铁道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对该材料进行了全面的评审,在听取了奥-贝体合金钢材料的研制报告、部质检中心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后,评委们还考察了合金钢冶炼、心轨锻制、热处理等生产过程,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经充分讨论,同意通过技术审查并可上道使用。
目前,蓝星机械已建成全国唯一全过程、一体化特种合金钢铁路道叉芯轨生产线,涵盖从炼钢、锻造、热处理、检测、机加工等工序,使产量从原来年产500支左右提高到全部达产的12000支,市场占用率达80%,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合金钢辙叉叉心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新闻链接:小半径曲线、钢轨接头和道岔是铁路线路上的三大薄弱环节,道岔包含了曲线和轨缝,是线路上最为薄弱的节点。因此道岔专业技术发展是铁路轨道现代化的关键。而辙叉又是道岔中的薄弱环节,它的性能和质量状态关系到火车提速、铁路现代化。
传统的高锰钢整铸辙叉具有整体性好、易于成形、韧性好和冷作硬化等特点,但由于其初期硬度低,铸造后不可避免地存在疏松缩孔以及与高碳钢钢轨焊接难度大等特点,导致了高锰钢整铸辙叉整体强度降低,质量不易控制,使用寿命离散度大(最少的通过总重不到3000万吨,最大的通过总重大于2亿吨),平均使用寿命不高,维修养护工作量和成本大。
奥--贝氏体合金钢新材料解决了这样的难题。为保证合金钢心轨生产质量的稳定,蓝星机械于2009年制定了《铁路道岔辙叉心轨制造技术条件》专用企业标准,该标准已在技术监督局备案。为我国铁路建设的改造升级和规范奥--贝氏体合金钢新材料的生产制作标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样本和依据。蓝星机械多措并举、多元发展值得推介,从而推动了我国“十二五”铁路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