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6年,装备公司迎来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之年,新目标、新定位和新战略带来新希望。为挖掘企业的“新青年”榜样,树立新典型,传播正能量,激发新活力,增强凝聚力,特开展寻找“装备新青年”活动。活动中,我们评选出十位“装备新青年”代言人(个人或团队),他们身上兼具“进步、进取、开放”的特质,无关年龄,更在乎心态与思想。以他们为代表的装备新青年们,将撑起装备公司新的未来。
吴杨,男,29岁。2011年毕业于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进入沈阳车桥公司工作,现岗位是总装车间和涂装车间现场主管工程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敢于接受新事物,勇于面对新挑战,以年轻人特有的拼劲儿和闯劲儿,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迈向前。
深入一线 提高技术
2011年吴杨在车间实习阶段就主动要求加入生产一线工作,他觉得一个好的工程师只有了解产品、熟悉设备,不断强化一线实践才能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一年深入一线的实习,他设计的产品具有成本低、性能好的优点,而且就公司原有的基本设备就可以满足加工需求,大量减少外协加工件,帮助公司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迎接挑战 创造效益
2012年吴杨在车间实习期满,正值公司需要选派一名既知“技术”又懂“营销”的工程师来配合营销中心“八大工具”的推广和使用。将“八大工具”应用好,需要掌握相关的物流、包装、运输、财务等一系列营销基础知识,对此不少工程师持观望态度。吴杨却迎难而上,利用工作之余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三个月后,他毛遂自荐,并成功获选,负责“八大工具”的组织和应用工作。
吴杨在“八大工具”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见解和逻辑思维,从不生搬硬套。自2012年“八大工具”成功应用后,沈阳车桥公司车桥在产品销售额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利润却比往年提高了6%,营销中心员工工资也提高了30%。现如今沈阳车桥公司的产品销售量、回款率、新客户逐年提升,营销员工坐等订单和回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八大工具”的成功应用不仅给沈阳车桥公司带来了实惠,吴杨和营销中心的同事还多次出访,为兄弟单位进行经验介绍,为装备公司“八大工具”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敢打敢拼 提高产能
2013年吴杨在营销中心借调期满,本应调回技术工程部产品工程师岗位,但是涂装车间新投产的电泳线暂时还没有招聘到合适的涂装工程师。吴杨再次迎接新挑战,他第一时间找到领导提出进行涂装工程师培训以接手该项工作的意愿。凭借自身化工机械专业知识和他的那种青年人特有的拼劲和闯劲,吴杨如愿参加了培训。完成自身的涂装培训后,他一方面对车间工人进行广泛培训,另一方面设计工装、编制工艺,保证了电泳线的顺利投产。
但是不久,随着订单量的日益增长,沈阳车桥原本规划的电泳线规模就已不能满生产需求。为此,吴杨投身其中,结合工厂实际研究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改造方案。使得工厂在短时间内只花费了少量资金,便将电泳线产能提升了一倍。这一改造项目,在2014年获得沈阳市重大技术难题攻关优秀项目奖。
大胆探索 标准化设计
为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公司逐渐加大新产品的研发。这些新产品许多零部件功能相同,但外形尺寸却略有差异。这使得生产现场产品型号繁多,通用化程度低,给工艺文件编制、工装设计等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吴杨第一次参与产品设计就积极和其他工程师交流,将可以利用的前期库存件改制成客户需求件,并大量借用其他工程师现有零部件。通过大胆设计和创新,不仅完成了新客户的设计任务,还为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沈阳车桥公司零部件产品在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管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理论结合实践 解决现场问题
2015年,吴杨同志被指派到工艺复杂、工部最多的总装车间兼任现场工程师。新到任的他常常听到车间工人“抱怨”公司产品型号越来越多,工艺编排越来越复杂,还需要频繁更换各种工装,熟记同一型号不同厂家的技术要求,这实在太为难。现场工装、工艺急待优化。
针对工人“抱怨”,吴杨进入到生产一线以后首先优化工艺和技术文件,他打破以往的工艺形式,特别编制每个工位独有的作业指导手册,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的指导工人。这个工位应该做什么注意什么,深入浅出的指导操作工人以降低返修率。工装方面他积极改造现有工装使之通用化,避免频繁更换,提高生产效率。
重返一线工作的吴杨,除了努力解决现场问题,还为其他工程师提提供那个宝贵的现场实战经验。在他们的努力下,2015年,成功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这就是吴杨,一个讲求实行和进取的青年人,一个崇尚进步、科学的青年人,一个敢于接受新事物面对新挑战的青年人,一个敢拼敢闯,不负理想的“装备新青年”!